邱云光官方网站
http://29168.diaosu.cn
邱云光首页>文章>正文

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更新时间:2025-04-04 16:47:25 作者:佚名

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来源:中国美术家
▲ 点击上方关注 美术大师,分享美的一切

 

为中国人造像:靳尚谊

靳尚谊:我是如何画彭丽媛的

靳尚谊,1934年生,河南焦作人。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;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,并

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;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。原中央美院院长,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、

教授,中国美协主席,中国文联副主席,全国政协常委。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,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

和个人收藏。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
靳尚谊 《塔吉克新娘》1983年

 

创作背景:《塔吉克新娘》的完成标志着我运用古典形式,突出体积感的方法已初步达到西方造型体系的审

美要求。但是,塔吉克新娘是塔吉克族,有欧洲人种的特点,面部线条的凸凹 与西方人很像,表现西方古典

美是自然的。而中国人面部线条比较平,在运用西方造型的明暗方法时不容易表现出造型的力度,那么在中

国当代人物肖像中如何凸现体积感和层次感,这是我研究的新课题。为了尝试表现中国人物的特点, 我准备

画三张中国女孩肖像。

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
靳尚谊 《蓝衣少女》1984年 
 
我首先选择了一个当代城市女孩作为模特,我准备用侧光表现明暗,侧光虽然难画,但是侧光好看,侧光能

显示出 体积感的魅力。这张题目为“蓝衣少女”的画,我依然采用古典形式的画法,而侧光确实解决了体积

感的问题,画面也达到了我追求的那种厚重感和层次感。背景用树叶。如何增加画面的完整性,参考了拉斐

尔前派的手法,因为那种古典,带有装饰性的象征手法是我非常欣赏的。这样,我用新方法画的第一张现代

中国女孩肖像,基本达到了自己试验的要求,既有一些中国特色又延承了西方油画的表达方式。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
靳尚谊 《青年女歌手》 74×54cm 1984 布面油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

第二张画是《青年女歌手》,1984年完成。模特是彭丽媛。画这张画时,彭丽媛是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,

我认为她的形象很有中国特色。这一次,我想尝试用平光画人物。 平光在西方肖像画中用得比较少,平光更

具中国特色,但难度却增大。当时天津博物馆刚介绍过他们收藏的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《雪景寒林图》。


北宋范宽《雪景寒林图》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我看了非常喜欢,觉得用它做背景,表现一种中国风应该是很有意思的尝试。应该说,追求中国风是每个中

国油画家的自然反应,去美国前,我画的 《画家黄永玉》《归侨》《探索》用永乐宫壁画、用黄永玉的画做

背景,都是我对中国风的一种探索。用中国画作为背 景来凸现中国色,我可能是第一人。
现在的不同在于我深行一种新的尝试,在有意运用平光表现中国人的造型特点,突出平面效果的同时,我努

力使画面做到有厚度的层次感,避免中国油画单薄、简单、 不耐看的缺点。结果不错,这张画的首次展出是

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",很轰 动,受到观众的欢迎和理论界的关注。

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我想主要是这张画创造了中国绘画的一种样式,即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油画技法结合起来表现中国的现代人

物,表达方式新颖并且独特,有人说这张画有“蒙娜丽莎”的味道。“蒙娜丽莎”是西方肖像画的基本格式

,我在画彭丽媛的动作时参考了这种格式, 背景的古典、隽雅与“蒙娜丽莎”虽然有相像之处,但我画的是

中国的山水,又与中国的人物融在一起,画面单纯、强 烈、浓厚,有力度。这种中国的艺术内涵和西方的技

法相融所表现出的东西方结合的抽象美达到了一种高度。经过这次尝试,我对两种文化的互补性有了进一步

的认识。彭丽媛请人复制了这张画,我又加工和修改了,留给她作为纪念。

【名称】《蒙娜丽莎》又名《永恒的微笑》Mona Lisa 【作者】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(意大利) 【类型】油

画(画板) 【尺寸】77X53cm 【收藏】现藏于法国美术馆:卢浮宫

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美术教育家、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:我画彭丽媛

这幅画是在我三里屯的家中画的。模特气质很好,我挑选了 爱人的黑色连衣裙请彭丽媛换上,这样的连衣裙

很单纯,不会 引起观众对模特身份的猜测。当时刚刚刊出北宋范宽的《雪景寒林图》,我很喜欢北宋山水所

具有严谨、古典的气势,与我追求的画风有相似之处。我采用平光,使画面显得浑厚而更单纯。创作这幅作

品,我写生花了五个半天,每天画三个多小时,之后加工完成。作品参加了 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

展”,很多人喜欢。1998年,我把这幅作品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。



历任院长


首任院长:郑锦




郑锦(1883~1959)又名瑞锦,字褧(jiǒng)裳,广东香山县(今中山市)雍陌乡人,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画家。早年留学日本,后任北京师大、女师大教授,北京美专校长。




仕女


工画人物,尤喜画古装仕女,精雅秀逸,合日法与中法于一炉。惟恐以所画费时,不能多作,故流传极少。晚年寓居香港。




仕女


郑锦13岁就在日本从梁启超等游历了三载。他所就读的大同学校为梁启超、鲍滔宗所创办,后更得鲍氏赏识,甚至将其女鲍桂娥(何香凝师姐)许配与他。中学毕业后就读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日本画科9年。期间,还考入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院,研究唐宋元明画法,并以优异成绩毕业。




花鸟


1914年,郑锦回国,在梁启超的推荐下,被教育部聘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及该院文华殿古物陈列所主任,另应聘为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。




搜索


1917年,他奉教育部命,筹办国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(即今中央美术学院)。为寻求办校经验,他再度赴日本取经。翌年学校成立,被任为首任校长。




晓霭图


郑锦在“美专”任校长八年,在此期间,学校在郑锦领导下,培养了像刘开渠、李苦禅、李剑晨、常书鸿、王曼硕、雷圭元等一大批人才,他们日后都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效的美术家或美术教育家。




荷塘鸳鸯




古槐雄鹰




春柳放艇




山水




丰年




幽溪双鹤




南山献寿




灵仙祝寿


第二任院长:徐悲鸿


1946年,徐悲鸿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,长期的艺术教育工作和艺术创作活动,使徐悲鸿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和实践者之一。




徐悲鸿(1895~1953)受父亲影响,自幼研习中国水墨画。1918年,他接受蔡元培聘请,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,1919年留学法国,后又转往柏林、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。




1922年 老人




自画像 铅笔 水粉


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,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,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。




1941年作 立马


在艺术创作中,他坚持将西方的写实主义技法与现实主义精神结合,并倡导以此来革新传统中国画。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,作画主张光线、造型,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、骨骼的准确把握,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,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。




《田横五百士》




《九方皋》




《巴人汲水》


其创作的《田横五百士》、《九方皋》、《巴人汲水》等一系列作品对现代中国画、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都有着巨大影响。




1950年4月1日,在北京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大礼堂举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典礼


新中国成立之后,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更名为“国立美术学院”,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了校名。1950年1月,更名为“中央美术学院”。当年4月1日,中央美术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。至此,学院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。




1941年作 鹰




四喜图







双骏图




1944年作 双猪图




1942年作 金鸡独立




猫石图




双鹰图




荷花



萧声图



徐悲鸿画蒋碧微在练琴




徐悲鸿为蒋碧微作画




徐悲鸿为妻子作像,画中蒋碧微一身旗袍




徐悲鸿画中的自己与蒋碧薇的蜜月时光




倾城风华




劳作者


第三任院长:江丰


1953年,徐悲鸿突发脑溢血辞世,时任美院副院长的江丰临危受命,成为代理院长,主持央美工作。




江丰(1910~1982),现代美术教育家、版画家、美术理论家。




1931年作 “九·一八”日军侵占沈阳城 木版


早年入上海白鹅画会学画,1931年在上海参与组织“一八艺社”,并参加鲁迅创办的木刻讲习会。江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任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党团书记,参与组织上海木刻工作协会和铁马画会。




鲁迅 木刻 版画


1938年后任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《前线画报》主编、鲁艺美术系主任、陕甘宁边区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。




秋高气爽


1957年的政治风暴之中,江丰、彦涵、高庄、冯法祀等一大批美术家、文艺理论家都未能幸免,由此开始,央美的教学和艺术创作活动陷入政治旋涡之中。




江丰 《自画像》




江丰 《冰雪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》




江丰 《行军中的炮兵》




江丰 《战士》




江丰 《胜利会师》




江丰 《侦查》




江丰 《清算斗争》


第四任院长:吴作人


1958年,吴作人出任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,央美的工作都由吴作人领导和主持。




吴作人(1908~1997),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;1928年转入南国艺术学院艺术系,并到徐悲鸿工作室旁听;1930年赴法,考入巴黎高等艺术学院西蒙教授工作室,后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巴思天工作室,并在该院油画大会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质奖章;1935年回国,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;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、教授。




吴作人 《战地黄花分外香》


吴作人在学生时代就聆听过徐悲鸿的教导,受到徐悲鸿的影响,他的艺术经历和艺术主张也与徐悲鸿颇有几分相似。应该说,吴作人在任的时期,正是中央美术学院校史上较为困难的时期。




吴作人 1960年作 任重致远


但也正是在他的主持下,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系实行了画室制教学,无论教学还是艺术创作都开始脱离苏联模式,走上自主道路,国画系也开始实行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的分科教学,版画系则成立了李桦、古元、王琦、黄永玉工作室,美院又一次趋于欣欣向荣的局面。但这一切都停止于“十年浩劫”之中。




吴作人 1988年作 鱼戏图


1979年,江丰被重新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,吴作人为名誉院长。美院的一切工作重新恢复,正当江丰积极筹备和规划美院发展宏图之时,这位为学院奉献了半辈子的老人在1982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。




吴作人 《长寿》




吴作人 《九牛图》




吴作人 《奔牛图》




吴作人 《熊猫》




吴作人 《双鸽图》




吴作人 《骆驼》




吴作人 《金鱼》




吴作人 1983年作 长空




吴作人 1979年作 齐奋进




吴作人 1972年作 寥廓任犇驰




吴作人 1972年作 低昂


第五任院长:古元


1983年版画家古元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第四任院长。




古元(1919~1996),字帝源,1919年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。1938年赴延安,先后在陕北公学、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。1942年作品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,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。1951年创作新年画《毛主席和农民谈话》,获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。1987年获得卢森堡大公授予的皇冠勋章。




圣经时代过去了 (又名《延安鲁艺校园》) 古元 12.2cm×7.3cm 1939年 黑白木刻


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院长。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副主席,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,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。


在他领导下,美院的创作和教学重新步入正轨。




牛群 古元 12.5cm×17.5cm 1940年 黑白木刻


什么是古元艺术的自由?也许一个小故事可以说:


上世纪80年代正是新潮美术兴起的年代,在古元的一次个人展览上,有观众留言道:“你的展览会我几分钟便看完了,老一套,希望你赶快创新!”可是古元却处之泰然,并不为之动摇。他曾说:“艺术上应该各行其道,我不要求别人走我的道路,别人也无权要求我和他走一样的道路。”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艺术有足够的自信,也许正是他艺术自由的表现。




播种 古元 14.5cm×11cm 1939年 黑白木刻




哥哥的假期(一) 古元 9.5×13cm 1942年 黑白木刻




哥哥的假期(二) 古元 14.3×17.8cm 1942年 黑白木刻




《走向自由》之一 简直不能留下一粒谷种 古元 16cm×14cm 1939年 黑白木刻




《走向自由》之二 他在上海找到出路 古元 14cm×11.8cm 1939年 黑白木刻




《走向自由》之八 家乡僻壤仍遭残踏 古元 15.5cm×12.1cm 1939年 黑白木刻




《走向自由》之十二 夺取敌人武器参加新四军 古元 15cm×13.3cm 1939年 黑白木刻




《走向自由》之十五 他学习革命的道理 古元 15cm×12.8cm 1939年 黑白木刻




《走向自由》之十六 自由的曙光闪耀在苦难者的脸上 古元 14.4cm×11.8cm 1939年 黑白木刻


第六任院长:靳尚谊


1987年,油画家靳尚谊接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。




靳尚谊(1934~),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继续攻读研究生,1955年入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,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油画专业研究生学习,此后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。




靳尚谊 《毛主席全身像》


作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代表性画家,他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与欧洲古典油画技巧结合起来,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。由他创作的《塔吉克新娘》、《瞿秋白》、《医生肖像》、《画家》、《晚年黄宾虹》等作品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作品。




靳尚谊 《塔吉克新娘》


自1987年至2001年,靳尚谊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,以现代艺术教育的思想和他的社会声望促进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,其领导下的中央美术学院在改革专业结构、建立新专业和学术发展等方面成为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中心与楷模。




靳尚谊 《晚年黄宾虹》




靳尚谊 《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》




靳尚谊 《果实》




靳尚谊 《延安老农》




靳尚谊 《藏女》




《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》1961年




《踏遍青山》1964年




《毛主席在炼钢厂》1969年




《十二月会议》 1976年


第七任院长:潘公凯


继靳尚谊之后,潘公凯于2001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。




潘公凯(1947~)为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之子,既是著名的中国画家,也是卓有建树的美术理论家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潘公凯提出的中西两大艺术体系“互补并存,两端深入”的学术主张,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


他著有《中国绘画史》《限制与拓展》《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》《潘天寿评传》等著作,由其主编的《现代设计大系》《潘天寿书画集》等获国家图书奖。与此同时,其水墨作品还曾在纽约SOHO区菲利浦画廊、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、东京日中友好会馆、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地展出,反响强烈。




在他任职期间,中央美术学院正从一所单纯的美术学院发展成为同时拥有造型、设计、建筑、人文学院的综合性艺术学府,围绕学科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,国际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亦与日俱增。










第七任院长:范迪安


2014年9月起,范迪安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。




范迪安(1955~),曾任中央美院副院长,教授,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,中国美协副主席,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油画学会理事,全国政协委员。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、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、艺术博物馆学研究。曾担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、中法文化年、中意文化年、上海双年展等展览项目的策展工作。

中央音乐学院历任院长

清华大学历任校长

北京大学历任学生会主席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